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,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近20家
江都:老产业焕“芯”机
本报讯(通讯员 朱灿 侯瑞芳 记者 陈源浩 杨宝岭)日前,从位于江都经济开发区的广智微芯(扬州)有限公司传来喜讯:该公司研发的《面向视觉导航的低功耗边缘AI模组关键技术》获批江苏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。“这个项目拥有独创的人工智能算法,技术世界领先。”广智微芯(扬州)总经理陈增国介绍,经过3年的发展,企业已开发出自动驾驶巡检小车、安保机器人、智慧机场系统等多款产品,成为行业领军企业。
广智微芯(扬州)是江都重点引进和培育的电子信息产业链链主企业,也是近年来该区通过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、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双向发力,让老产业焕“芯”机的生动案例。
电子信息产业是江都传统产业,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。经过多年发展,形成了江佳电子、恒信仪表等一批产业骨干,但存在体量规模不大、在细分领域没有比较优势等问题。如何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?
江都区科技局局长黄景禧介绍,近年来,江都全面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和产业链强链补链工作,深入分析产业链的短板弱项,探索链式发展实施路径,推进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。同时,强化链主企业的培育,建立培育库,对入库企业实施“一对一”精准服务,加快形成一批行业领军企业、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。
除了培育链主企业,江都还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。近年来,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现状,江都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,紧盯国内外行业头部企业,扎实开展靶向招商,每年组织专题招商活动不少于2次,招引强链补链重点项目3个以上。截至目前,稻源微电子、中科蓝海等一批人工智能、芯片设计、智能视觉高科技企业落地,宽能半导体、百识电子等项目正在推进,迅维电子、景特陶瓷贴片等项目即将投产。
如今,纵观江都电子信息产业,产品已由过去的陶瓷滤波器、电路线路板、仪表仪器等,逐步向人工智能、5G、区块链、网络协同等领域转型。目前,江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有近20家,主营业务年收入超10亿元。
“下一步,江都将进一步落细落实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和产业链强链补链工作,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,力争到‘十四五’末,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,规模以上企业达80家。”黄景禧表示。